:::
認識臺大

臺靜農(nóng)教授書法集字「國立臺灣大學」

臺靜農(nóng)教授書風

臺靜農(nóng)先生(1903-1990)乃著名之文學家與文學史家,為本校中文系教授,曾任中文系主任二十年。書法乃臺先生自修之功課,亦為其抒懷解鬱之良方。其自序云:「戰(zhàn)後臺北,教學讀書之餘,每感鬱結,意不能靜,惟時弄毫墨以自排遣,但不願人知」。退休後,潛心書藝,成就斐然。其書法廣涉金文、刻石、碑版與各家墨蹟,篆、隸、草、行、楷諸體皆精。亦擅篆刻、繪畫。有《臺靜農(nóng)書藝集》及小說、散文等書出版。

臺先生幼時,以顏體《麻姑仙壇記》為楷書範本;中年以後,楷書喜習魏碑風格,或雄健茂密,或古拙質樸等,皆屬隸書轉化為楷書之過渡型書體??箲?zhàn)期間,臺先生遷居四川白沙,時以筆翰為樂。先後曾受益於沈尹默(曾任北大校長)、陳獨秀、胡小石等名家,亦上窺明代倪元璐書法之美,凡此,對其書風皆有影響。

臺先生之書法以隸書與行書最為可觀,量多而質精。而其篆書、草書與楷書,亦皆各具特色。大抵而言,其篆書,多為筆畫方折硬瘦、大小參差之銘文;亦或有質樸率真,近於古隸的刻石。隸書方面,早年從規(guī)矩之《華山碑》與筆法靈動之鄧石如墨跡入手,亦曾對漢簡作過研究與臨摹,並受書家胡小石方筆隸書之影響。來臺後,對《石門頌》最下苦功;同時,亦頗留意清人何紹基之筆法。晚年之大字隸書,用筆抖動卻流暢自然。論者嘗謂臺先生之書法源自《石門頌》,將其目之所見且已風化斑剝之《石門頌》書風,導入其隸、行之中,所謂「帶金石氣」,即指此而言。其草書則多與行書混用,並參考北碑方折筆勢,頗顯陽剛凝重;又於草書中加入方折用筆,雖與草書筆勢之靈巧流暢有所不合,然造成視覺之突兀,卻獨樹一格。即使酒後作草,亦「筆筆周到」,較少狂放筆致。

其行書成就最高,最具個人風格。臺先生早年學過顏真卿,於四川接觸倪元璐書法之後,自此行書筆勢便受其影響。於剛勁挺拔,雄健渾厚之外,其結字另顯筆勢之欹側,此亦為其獨樹一格之書風。臺先生亦嘗學習沈曾植筆法,惟其書風更傾向於遒勁之美。整體而言,既融合《石門頌》之奇宕、開張、斑殘、澀筆於一體;又受清朝以來之北碑金石風潮,頗有古穆、雄厚、矯健、圓勁等渾穆質樸之氣;並具黃庭堅式之「長槍大戟」與何紹基行書之風。晚年行書雖仍有倪書意趣,而其用筆與和章法,實已轉化為臺氏個人書風。

總之,臺先生雖取法於古人,臨摹範圍亦廣。惟臨摹實乃架構之參考,其筆法則屬個人風格,即所謂「幅幅古人,亦幅幅自家」。臺先生從帖入碑,由碑到隸,然後巧妙融合帖、碑、隸三體於一,發(fā)展出風格獨特之臺氏行書結體。學古創(chuàng)今,其斯之謂乎。

(臺大中文系徐富昌敬書)

臺靜農(nóng)教授書法集字「國立臺灣大學」
捲置上方按鈕